第(2/3)页 面对正弥漫着乐观情绪的股票市场,郑志光是打心底里觉得陆逸明有些杞人忧天了。他现在非但不想跑,反而想学之前的陆逸明,找个杠杆,赚一波大的! 之前陆逸明不就是靠着这个操作,血赚上亿吗? 陆逸明总不好说互联网股灾要开始了,他只能说:“你如果相信我的话,就赶紧跑,越快越好。我不会坑你。你要是不愿意跑,那我话也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你要亏就亏自己的钱,被亏我的钱就行。什么冲上两万点之类的鬼话,你居然也信?小心一飞冲天,直接冲向太阳。” 郑志光疑惑地说:“不能吧?现在的美股确实风头正劲,很多美利坚的股票分析师都很看好美股的前景,难道他们都在说假话?” 陆逸明轻蔑地说道:“多新鲜呐,你以为外国的专家就不骗人?” 见陆逸明说得煞有介事,郑志光也是不由得心里面直打突:“我靠,不会真的有问题吧?” 很多东西,一旦深陷进去了,那是会失去思考能力的,不管别人说得有多么离谱,都会不由自主地相信。 经过陆逸明这么一点拨,郑志光倒是一下子就清醒过来。 陆逸明接着说:“现在美股冲上一万一千点就已经是极限了,毕竟虚拟经济,终归还是要靠实业来支撑,击鼓传花不能一直玩下去。所以现在问题来了,这些专家都是搞经济学的,他们难道看不出来风险吗?不,他们看得很清楚,但正因为清楚,所以才要拼命鼓吹。毕竟吹牛又不犯法,可手里的股票要是卖不出去,他们估计就得考虑上天台了。” “好家伙。” 郑志光一听这话,顿时人间清醒。 “这是原本的庄家要开始集体资金出逃了啊。” 处在高位的股票,只有傻子才会过来接盘。 可世上哪有那么多傻子呢? 没办法,只能靠坑蒙拐骗了,股票分析师那么高的工资,自然不是白给的,而他们也从来只会给付钱的金主说话。 “这些人真不是个东西啊,这不是明摆着祸害老百姓吗?” 陆逸明叹气说:“所以普通人别想靠着股票发财,在信息不对称的战争模式下,韭菜永远只有被收割的命,毕竟普通人没有通畅的信息渠道,不能掌控最真实的情报,你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要你听到和看到的,这样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能正确才有鬼了。” 郑志光这时候哪里还不明白,再不跑,自己就是被高位套牢的那个倒霉蛋了。 “行,我马上就卖。哎,我不是听了很多专家的分析,觉得他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就……” 陆逸明忍不住吐槽:“听专家的话炒股?你的头可真铁。” 郑志光赶紧表态:“都是我的错行了吧,以后我只信你的话,什么专家教授,我就当他们说的都是耳边风好了。” 随后,他又感慨说:“万一股市崩盘,岂不是有很多人要血本无归?” 陆逸明说:“不赌就不会输,所以也不用替这些人觉得可怜,毕竟天底下可怜的人太多了,我们也管不过来的。” 不得不说,现在的美股,能够冷静判断局势的人很少,而疯子却很多,市场更是处在前所未有的癫狂状态。 一九九九年一月四日,这是一九九九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就在那一天,道琼斯指数以9184.27点收盘。 到了三月二十九日,道琼斯指数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10000点大关,以10006.78点收盘。当时整个华尔街一片欢呼,庆祝美股的历史性时刻。 尽管跨入“10000+”时代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几个月,但毕竟是越过了“10000+”的历史性关口。 在上一年遭亚洲和毛子金融风暴打击的美利坚投资者们的情绪再次活跃起来,人们幻想着道琼斯指数能够迅速攀升上新的历史高位——12000点、15000点、20000点……甚至更高的点位。 于是,一系列鼓吹美股将“不可遏制地”走向一个又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的所谓“股票专家”的书籍在这一年陆续出笼。 比如…… 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凯文·哈塞特合着的新书——《道指36000点:从股市上升中获利的新策略》。 格拉斯曼是前《华盛顿邮报》的财经专栏作家,而哈赛特则是美利坚企业研究院的驻院研究学者。他们在书中声称:“通过数学模型的推演,股价可能很快将成倍、三倍甚至是四倍地上涨,而估值仍然不算过高。” 甚至直接推断道琼斯指数达到36000点的日期可能会是二零零五年的前几个月,但也许会更早一些。 然而,还有比他们更疯狂的预言家。 大卫·艾利亚斯出了一本叫《道指40000点:在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中获利的策略》的书,声称据他测算,道琼斯指数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40000点的高峰。 甚至还有人出了一本叫《道指100000点》,认为道琼斯指数最终将达到100000点的高峰…… 只能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虽然不知道上述这几位专家究竟是拿了谁的钱,还是天生智力障碍,但毫无疑问他们的行为是在葬送美利坚的国运。 华尔街利用股市一次次肆意的收割,只会不断消灭作为社会基石的中产阶级,再加上产业转移,可以说数十年后的国运衰落,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可这一切和陆逸明有什么关系呢? 美利坚人的死活,他一点也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能够从这场盛大的狂欢之中,获得多少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