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大航海时代?-《唐朝好男人》
第(3/3)页
“说啥,听不清楚。”
“知道了,”兰陵仰脸叹口气,“和崔家的生意很像呢。不写到纸上还思量不出来。这才一目了然了。崔家做生意就是按了这些门道,其中很多地方简直一模一样。怪不得同样的东西拿了崔家就卖地无往不利,可内府就时好时坏,最后不得不让崔家在其中分一杯羹。”说着搬了我脸上下看了几遍,“模样没人家崔彰漂亮。可心思不比崔彰差。他百年的家族结成的根基,你才双十的年岁竟能看清其中门道,若不知你的底细,还真以为跑过海商呢。”
“跑屁海商。连海带都见不着。回来带点干海鲜,海参啥的。”和兰陵讲这些白费唇舌,这年头人参都没红起来,海参更别提了。“农学里要不要跟几个人一起过去?”
“不,”兰陵折了个方胜放入袖笼,“农学里都是全国筛选出难得的人才。海路凶险,在没有找到万无一失的航船路线之前,我不会拿他们去冒险。”
“那你找吧。等找到了给我孙子说一声,好叫我九泉下瞑目。”万无一失,铁家伙里还有个姓泰地反面教材,这年代,我就坐曲江的画舫都不踏实。“总有想去的人吧,开开眼界比闷了头熬学问强太多了,去一百个回来十个都是收获。学问人一抓一把,可不受点磨砺就屁用不顶。”
“你怎么不去?”兰陵鄙视的看了过来。“你又是学问又是见识的。去啊,去一次可是能成精了。”
“啥话。”摇头晃脑鄙视回去,“我去了谁帮你祸害吐蕃?没点良心。人啊,别人地命总比自己的轻。我看命看的重,说不定有人不在乎呢,不信你贴个榜文找找,多了去了。”
“哦……”兰陵思量片刻,“找可以,怎么样的才算合适呢?”
“考试呗,弄地场面大点,考核上岗。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就考那方面的学问,随你挑了。还有翻译,差点忘了,没翻译也得找些有语言天赋的人,要不过去就抓瞎。与其让这些文化人在国内糟践粮食,还不如放到海上磨练一阵有点用处。”我恨不得比我识字多的都拉到海外去,“最好给刘仁轨也拉走,见不得他!”
“瞎说。”兰陵轻笑着推我一把。“往后不许挤兑刘仁轨。”
颖事前说的大方,一到拿钱时候就起了犹豫,“五千贯呢,说是船了货了,可停在千里之外又看不见……”
“呵呵,你就是个钱罐子。”揪了颖下巴捏几下,挤挤眼睛,笑道:“就当赔了,内府上拿了咱家的血汗钱跑去赔个精光,多好?”
“好?”颖扭头看我,忽尔笑颜绽放,“好!”
这才是聪明婆娘,道理都不用解释,一点就通。内府不能明打明出海航商,安抚四夷,恩泽海内才让人听了舒服,王家一笔钱砸过去,爱国嘛,王家人就是这么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意别人对我的败家行为横加指责。
大场面,大投资。海路遥远,危机四伏,九死一生,话先说到前面,来可以,死活就难保了,还得有才学,光荣了有安家费,活着回来肯定能落个荣华富贵。不怕死地人多,富贵险中求,尤其对家里有无数哥哥,分不到家产却受过良好教育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
两三天里就大批人踊跃报名,绝大多数是京城里殷实人家子弟,还有些从外邦流落到长安的胡人号称自己精通各种外语,有这么多选手那就可以尽量严格的筛选了,身体、学识、甚至长相,毕竟也属于外交范畴,模样太坎坷有损国威。
“怎么不考虑家世?”
“什么意思?”兰陵拿着名单细细筛选,“这可都是家世清白之人。”
“这么多可选拔的对象,家世清白就笼统了,我意思是指非‘三代红’不可。”
“三代红?什么玩意?”
“就是祖上两代都贫农……不,是祖上两代都是跟随了开国打江山的勇烈世家,加上自己一心为国,刚好三代,都红。”
兰陵照我的说法翻查一遍,转头望向我,无奈道:“那就你了,这么多人里就你是三代红,去不?”
“不去。”
第(3/3)页